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中心 > 重阳节|今又重阳,愿您平安,愿天下父母安康!

重阳节|今又重阳,愿您平安,愿天下父母安康!

2021年10月14日 09:23:46 访问量:4314


重阳节


今天是10月14日,农历辛丑年九月初九,重阳节。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

“重阳”也叫“重九”。


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

有健康长寿之寓意。

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

所以衍生了很多纪念活动,

比如登高、赏菊等。

历代文人墨客,

对于重阳节,多有吟咏之词。



重阳由来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

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重阳节最早的记载源自

《吕氏春秋》中的《季秋纪》: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汉代时,重阳有了求寿的习俗。

《西京杂记》记载: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

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在魏晋时,

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咏叹。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明清两代,重阳节风俗盛行。

要吃花糕,登山,十分热闹!



重阳习俗

重阳习俗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

登高源于古人对山岳的敬畏和崇拜, 

《礼记·祭法》记载: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

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古人希望通过登山来避灾祈福。

明代时,每逢重阳,

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

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求寿


重阳节是九月九日。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古人认为九有“长寿”的寓意。

所以,重阳节这天有求寿的习俗,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吃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

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的习俗,

即最初的重阳糕。

糕与高谐音,

吃糕有美好的意义,

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作为节日食品,

重阳花糕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的用意,

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

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饮菊花酒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放的时节。

三国魏晋以来,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菊花酒,

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是重阳节必饮之酒。



插茱萸


重阳节时,古人还有插茱萸的习俗。

古人认为重阳插茱萸可以避灾消难。

这一天,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

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王维有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敬老



重阳节这天,

除了谨遵习俗注意养生,

更是尽孝的好时节。


蒋士铨说: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慈父之恩,高如山王;

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让我们看到旖旎多姿的世界,

让我们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父母贴心贴肺地爱我们,

供我们上学,让我们成才, 

还要看着我们远走高飞。


世界上,

最宽广的不是天空,

不是海洋,

是父母的胸怀和爱。



如今,

当父母头发花白,

眼角爬满皱纹,

却依然不断地给我们力量,

守护着我们的成长。


也许他们习惯早睡,

却还是在深夜为晚归的我们,

亮起一盏回家的灯,


也许他们开始健忘。

却还要喋喋不休的嘱咐我们,

按时吃饭天冷加衣。


这,

是刻在骨子里的爱,

是流在血液里的情。



我们渐渐长大,他们渐渐老去,

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

但是我们可以厚养双亲,

而不是在他们百年之后,

豪华的祭奠。


今日重阳,
别再借口没有时间,
别再让父母痴痴等待。
给父母打一通电话,
聊聊最近的生活;
给父母买一件新衣,
问问家里的情况。
当然,最好是常回家看看,
唯有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重阳寄语


九九为阳,地久天长

金秋时节,菊花盛放

这是最好的秋日


王维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枫叶如丹,思念更浓,

在最深的秋日里,起最浓的思念。


说重阳,道重阳,九月九日菊花黄;

赏菊花,登高望,遍插茱萸思念长;


斜阳里,雁几行,佳音频传福无疆;

寄问候,诉衷肠,愿君如意又安康!



如果你思念远方的亲人,

不如拿起电话,表达内心的牵挂与问候。


如果你感慨异乡的自己。

不如登高远望,排遣孤寂。


不论你在哪里,只希望你:

平安喜乐,重阳安康。


最后,祝愿天下父母:

身体康健,平平安安,

家庭和睦,笑容盛放,

平安多喜乐,岁岁常安康!



平江一中

本文转载自“诗词世界”公众号(ID:shicishijie)

编辑:苏友根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08328号-1 湘教QS7_201212_00137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