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书香假期 悦读成长

书香假期 悦读成长

2024年04月25日 21:13:09 访问量:89


书香假期
悦读成长

读/书/让/我/快/乐


乍暖还寒开学季,墨香校园读书时,读书,是一种“遇见”。读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读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从中获得幸福人生的能力。

一页页美丽的笺纸,一行行娟秀的文字,记录的是美好的阅读时光,见证的是华丽的生命蜕变。诚邀热爱读书的你一起品阅、共同成长!



阅读活动获奖名单



美文欣赏

昨夜的月明,挪威的森林
平江一中 高二 592班 钟伟文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村上春树

昨夜,终于把村上春树先生的《挪威的森林》翻完了,心中既有一种看完全书的酣畅淋漓,又有一种内心空虚的怅然若失。我抬头望向消失的时间——缓缓爬行的云,渐渐升起的月……这不由得让我思考:生,有何意义?
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在短短几年就经历了最好的朋友木月,挚爱直子等人的相继离世。他们或是阳光善谈,或是温柔似水,他们骤然离开,给渡边的青年时光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疤。生者仍处在那一片静谧的绿草地中,身边的人都走了,只留他惘然前行。他只能在泥潭中挪动步履,不是因为他想,而是因为他必须这样。生者慢慢老去,死者永葆青春,木月永远留在了十七岁的夜晚,直子永远停在了阿美寮的树林里。他们出生于凡尘,重逢于天堂。
书名《挪威的森林》是一首歌曲,一首直子最喜欢的,流露着淡淡悲伤的歌曲。或许直子的心就是一片森林,被阴暗笼罩,被尘垢埋没,她尽力地,拼尽全力地抓住生的光芒,抓住通往人间的桥梁——渡边。但她所经历的一切,又在不断的压迫着她,侵蚀着她,当她发现她面对死亡的勇气已然超过了面对生的勇气,她就细心的谋划了一切,勇敢地,绝望地走向了死亡。她生命的最后时光与病友玲子共同度过,她们聊了过去,聊了未来……甚至在直子出门自杀前潦草留下的纸条上也只写了“请将我所有的衣服留给玲子”,这不仅是和玲子深厚友谊的一种体现,更是她对自己潦草一生充满遗憾的见证和对玲子的无限祝福与祈祷。于她,死,未尝就不是更好的生。
渡边作为本书的叙事者,也在这一场场死亡中成长起来。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从头到脚都是。他深爱着直子,但又被绿子打动;他的心灵向往纯洁,但又忍不住让肉体陷入污浊;他“生”在这个世上,但是他又经历着一场场的死;他热爱这一切,同时又厌恶这一切;他向前奔跑着,却又停在原地——三十七岁的他能停留在那一片草地之中,没有被绿子的热情真诚带往另一个世界。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他不用接受自己的不正常,那正是他的正常所在;他不用担心背叛,每当他将自己投入别人的怀抱时,他心中并无此感。他的生命既是不能承受的千钧,又是不能舍弃的羽毛。他充斥着死亡的生,未尝不是另一种死。
然而,他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勇敢。他敢于不受世俗束缚,爱上一个精神病患者。因为他知道他的生命应在生中不断追求向前。死是潜在的生,他就是潜在的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渡边,都在生的旅途上奔波,我们都深爱着自己,我们也热爱着世界。我们敢于去打破世俗的约束,勇于直面无尽的深渊。
月亮就是月亮,昨天的月明任人们如何评价都留下了属于她独有的光辉。我们也同样如此,时间的消逝也不应磨平我们的棱角,他人的评价也不应是我们的障碍,我们应该爱自己。我们不是生来就在温室里蜷缩的花朵,而应是在荆棘丛上盛放的玫瑰。不论世人怎么评价,也不论生死,我们仍旧是世界上最耀眼的一片红。
昨夜的月明同样映着—挪威的森林……
(指导老师:方枫)
  
——读《边城》有感
平江一中 高二 592班 吴雨欢

我很喜欢《边城》,喜欢那淳朴的湘西,喜欢那个美妙的少女。

一条窄窄的渡船,一方圮坍的白塔,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一个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翠翠,一只黄狗,还有那江流竹排上意气风发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这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这里仿若那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处处洋溢着淳朴真挚的气息,惹得人心生神往。     
湘西的生活无疑是清苦而艰辛的,但正如沈先生所说,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懂得它的残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风光。
那是个似世外桃源的位于湘西边境的小镇,温婉清澈、朴实能干的妙龄少女翠翠却遭遇了一场似乎未曾开始就结束的爱恋,缠绵而美妙。她情窦初开,青涩、胆怯、爱慕,如人间的尤物,令人爱怜。
上天却似乎并不眷顾翠翠,山崖上再也听不到天保和傩送兄弟月夜中悠扬的山歌,大老溺死在湍急的漩涡之中,二老要渡船不要碾坊的决心由于哥哥的死也变得不再坚定如初,又加上父亲的反对,他毅然离家出走。   
翠翠爱慕着的那个傩送,那个美丽、唱歌又软又缠绵的二老,没有人知道他何时会回到茶峒,来划那只老渡船,来唱山歌,来陪她坐在黄昏的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听那杜鹃叫个不停歇,嗅着那草木的味道……
爷爷死了。那个与翠翠相依为命的老船夫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抛下了她独自一个人,碧溪山目的白塔塌了,小溪边那只渡船也没了,茶峒中仿佛只留下了一个孤独的翠翠。她哭了,又苦涩又无奈。爷爷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年冬天,白塔又重新建起来了。但她心中的那个爱人,那个月光下为她歌唱,使她的灵魂都浮起来的傩送仍不曾回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杨马兵成了翠翠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杨马兵对翠翠母亲的爱恋化作了一堆子虚乌有的泡沫,翠翠母亲随了自己那爱慕的军人共赴黄泉,留下的翠翠的傩送也终是爱而不得。
她等他的承诺,她等他的回头,等到黄叶滑落,等到燕儿飞过,等到最后,竟忘记了承诺。
《边城》不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小说,也没有刻意制造悬念或刻意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在这个讲究“快”的时代,这本书在浩如烟海的书山中,或许并不能吸引许多人驻足。可如果你能从书架上拿下它,你的心灵就走上了一段净化之旅。你会明白什么是人间净土,什么是君子之风……你也会像我一样,永远铭记那个江边少女,那份清澈纯真。
(指导老师:方枫)
刘姥姥的“拙”与“巧”
平江一中 高一 612班 邓依萍

名著是时间的蚌壳中生成的珍珠,因岁月的积淀,文化的浸染而熠熠生辉。《红楼梦》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他们皆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不朽的艺术典型。其中的刘姥姥也同样为人熟知,但我们想起时,其实更多会想起她在大观园中的丑态百出,想到一个愚昧无知无礼的乡下老妇形象。起初我带着这样的想法去阅读,但是读过之后,眼中刘姥姥的形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似“土”的文字中真切地反映出了她的不一般。反而,我才成了那个无知的人。
一开始进入贾府是由于家中实在贫困,又与贾府有些渊源,她便带着孙子板儿去到了周瑞家。见周瑞家的有些认不出来,刘姥姥就会笑着打圆场:“您老是贵人多忘事”待进了贾府面对贾府的富裕繁华,其中的描写也十分贴切。挂钟在她眼中变为了匣子底下坠着秤砣,说话来也是“什么爱物儿”、“有煞用呢”、“您老拔根汗毛,比我们腰还粗呢”……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形象便栩栩如生。这“一进”简单的表现出了她的身份及特点,但人物的内里还在其后的二进大观园。
二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是为贾府送来了地里种的瓜果蔬菜。她并没有因为自己与贾府之间的贫富差距以及自己卑微贫贱与贾府的光鲜亮丽之间的对比而自卑,也没有认为自己送出的瓜果蔬菜羞耻,只是怀着感恩的心,说着“姑娘们天天吃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玩意,也算我们的穷心”
在众人用膳时,凤姐一伙人故意戏耍刘姥姥,看似哄得她高声大喊“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贻笑大方;看似什么也不懂的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的丑态百出。但事实是,早在凤姐一伙人嘱咐她时,她就明白了,只想着“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不过大家取个笑儿”这些话,无不展现出刘姥姥的高情商与聪明才智。在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中,有人专门写了一部关于刘姥姥的书,说其为最聪明的人,并在书中详细说明。可见,刘姥姥并不是一个无知的老妪,说她聪慧,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
此外,名著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它描写的人物并不是单面的,而是多面的,多角度的。更简单来说,当我们知晓一个角色是正面角色,却会在名著中发现这个角色的不好,他不是单纯的只有好,而是也会有恶。名著更真实的将活生生的人一,血肉丰盈的人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更符合实际生活——生活中哪里会有完美无缺的人呢?像是《水浒传》中的宋江,他看重兄弟之间的义,因常常助人也被称作“及时雨”。但他愚忠,选择招安,并在最后毒死了李逵。又如《红楼梦》中的宝玉,他善解人意,心地善良,但也会在与晴雯玩闹时撕扇子,而一把夺走麝月的扇子,递与晴雯撕作了好几半。
并不例外,《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也是多面的。像是她知道众人爱听她讲故事,无话可说时就编故事,在宝玉刨根问底时就胡诌扯谎,哄的宝玉派人去查,只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又如她醉酒误闯了宝玉房间就一头栽倒,等袭人来看时,鼾齁如雷,满屋酒屁臭气。呈现了这个人物的多样性,哪里会有人是十全十美,让人挑不出一点错呢?
《红楼梦》有着庞大的人数,但它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使得整个故事精彩纷呈。这更是曹雪芹呕心沥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学巨著,值得反复阅读。只有真正的去阅读名著,走进名著,才能体会到它的熠熠光华,才能在自己的胸中留下它的沉淀。
(指导老师:沈劲松)
《红楼梦》中的“聪明人”
平江一中 高一 613班 张润婷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每位读者在不同年龄段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感受。虽然只欣赏前四十回,我被其深邃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所吸引。在浩翰的文字世界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也许更多人会注意到乖张顽劣、怜香惜玉的贾宝玉,或是多愁善感、伶牙俐齿的林黛玉,亦或是温柔贤惠、端庄从容的薛宝钗。

但我更多的注意到的是泼辣爽朗、办事稳妥的王熙凤和知恩图报、坦率纯真的刘姥姥。同样是书中的关键人物,对于王熙凤,她的判词第一句是“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二字组成了“凤”,以凤凰“百鸟之王”的寓意,塑造王熙凤在贾府“女王”的形象。她的性格特点极为鲜明,她既是一个聪明伶俐、机智过人的女子,又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心机深沉的人。首先,王熙凤的聪明才智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她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地把握人心,因此在贾府中深得贾母的宠爱和信任。她不仅善于处理家务事,还能够帮助探春管理园子,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同时,她都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情况,化解危机。例如,在贾琏偷取尤二姐的事件中,巧妙地利用其弱点,最终将之逐出贾府。然而,王熙凤的性格中也存在着阴险、权谋的一面。她善于玩弄权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在处理家务事时,常常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来压制异己,使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同时,她也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来谋取自己利益。总的来说,王熙凤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人物,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站在下人的角度;她尖酸刻薄;站在王夫人薛姨妈角度,她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站在无辜冤死人的角度,她心狠手辣,草芥人命。我们无法极端评价她,因为人性本如此,更体现了作者的高妙。
对于我想说的第二个人物——刘姥姥,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视角反映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同时,她的为人做事令人深思。鲁迅称她为“古今第一奇女子”。那么,她究竟“奇”在何处?首先,为了生死敢为“五斗米”折腰,刘姥姥守寡多年,带着女儿生活。家中穷困潦倒,带着孙子板儿硬着头皮千里迢迢去认亲。即使她站在富贵华丽的贾府里直哆嗦,为了生活,已经没有面子可言;同时,她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大观园里,明知凤姐和鸳鸯捉弄她成一个小丑,惹得大家大笑可她却没有反抗。这其中的道理刘姥姥难道不知?其实她心里明镜似的,她知道别人拿她取乐,你们想开心,我让你们高兴就是;并且,她懂得,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贾府后来家道败落,满门被抄,落得凄惨。奄奄一息的凤姐将巧姐托付给她,她将倾其所有,让巧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总之,在我看来,虽然她卑微如芥豆,但却是那个活得最通透的。所谓智慧的生存之道,莫过如此。“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刘姥姥是小人物却有着人世间最高明的智慧。
这本经典之作让我领悟到人生如梦,红尘如烟,愿每个人都能珍惜当下的幸福。从中,我更领略了人性的魅力与悲剧,每个人都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人性的光辉与阴影,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指导老师:徐全)
试析“林黛玉为何是女主”
平江一中 高一 615班 朱梓萌

她是梅花尖上之雪,肌骨莹润,阵阵冷香。她看得通透,深知在那个时代,唯有贤良淑德,宽厚大度,才能步上青云。人多谓黛玉之不及。

黛玉与宝钗两人相貌、才气不相上下,黛玉世外仙姝,宝钗山中高士。但宝钗行为豁达,八面玲珑,比黛玉生性孤傲,目无下尘,更得下人心,但多愁善感、爱哭的黛玉却能胜过宝钗,成为“红楼”第一女主。
我认为这并非巧合,细细分析下来,黛玉堪当此称谓。
世人都道金玉良缘,我只念木石前盟。书中贾宝玉不止一次表达对金玉良缘为代表的封建婚姻理念嗤之以鼻,和对木石前盟为代表的自由恋爱的追求向往。从宝玉和宝钗二人极大的价值追求差异中不难看出,金玉良缘注定失败。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宝钗维护封建礼教。宝钗曾不仅一次劝说宝玉去学做官,谈谈讲讲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宝玉也曾表示,宝钗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此外,宝玉、宝钗的性格也相差甚远。只因对刘姥姥故事中雪天抽柴的茗玉小姐心怀同情,他不惜被贾母责备也不停追问;在王熙凤生日那天偷溜出城,来水仙庵悼念死去的金钏儿。从这些事中不难看出,宝玉对待所有人都心怀一颗热心。而宝钗却以冷而著名,王熙凤就曾评价她“拿定了主意,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由此对比,林黛玉大女主的形象便发挥得淋漓尽致。黛玉是女主,不仅是因为男主喜欢她,更是因为宝玉与黛玉二人达到了精神层面的契合。黛玉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他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互为知己。即使黛玉常因为吃醋而对宝玉冷嘲热讽,可这又何尝不是她对宝玉的爱呢?也正是因为这种知音之爱,当初入贾府时会引得宝玉摔玉而自责流泪。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此外,黛玉之热心,在文中也多有体现。因为怜花惜花,害怕落花流进污水被糟蹋或会被人无情践踏,便将落花装进布袋,埋进土里。怜花惜花,实际上却是担心自己的未来,担心大观园群芳的未来。一首葬花词,便是让宝玉痛哭流涕。林黛玉一直待人真切,以至于起初对她怀有偏见的史湘云也最终将她视为知己。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可以说是两种婚姻观:一个是自由爱情的追寻者,另一个是正统道德的恪守者。而两种婚姻观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相当脆弱。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空对看山中高士惊云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给予后人警醒,使后人在遗憾中反思,在反思中惋惜。
(指导老师:徐全)

从舌尖品味“红楼”
平江一中 高一 613班 彭懿芝

话及红楼,第一时间总会想到宏大的排场、鲜活的人物、纠葛的感情、世事的变迁。然中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之说,从美食出发,亦可由舌尖品味一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全书共186种美食,有以名称带过的,也有细致描绘制作工艺的。但翻遍全书仅找出42种,虽不及零头,各式美食的形、色、味已于脑海中初具雏形了。42种菜品均可归入五个大类:主食、“硬菜”、甜品、小食、汤品,每道菜背后都有它的故事,丝丝缕缕,连起红楼一梦。
首先说主食。豆腐皮包子曾引起宝玉和奶母李嬷嬷的矛盾,造成“旧”势力与“新”势力的交锋。风水轮流转,明明不再有人为曾经的奶妈撑腰,她偏要仗着功绩,挑战宝玉身边最为亲近的新晋力量,有仗势欺人的蛮横,也有旧情不念的悲哀。主食中最常见的还是各式粳米粥、粳米饭。朴素的粳米粥经过各式食材复杂搭配,才入得贾府上下贵人们的口——据说凤姐料理秦氏后事时早起喝的那两口奶子糖粳米粥,看着是两样平常食材的组合,实则经历小火慢熬,熬出米油,十分滋补养人,只是她在贾府“聪明”一世,最后也没能熬出头。
“硬菜”名场面莫过于“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一回。大雪天起社,未作诗便商议起了要烤鹿肉,让上了年纪的李婶不由得问,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却有来有去商议着吃生肉?自做自食,无拘无束,开怀大笑,小户人家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在贾府仅此一见,让生于长于深墙大院中的人们与质朴的快乐擦肩而过,透过“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看到了“井”之外的生活。
甜品则花样更多。糕点卷酥不必细数,大多数过于油腻或甜腻,但也有朴素者。如美人秦可卿在病中仍念念不忘的枣泥馅山药糕,清淡滋补,映射着她对长辈素日孝顺,待平辈和睦亲密,对晚辈素日慈爱,待下人怜贫惜贱、慈老爱幼,好强不出头,温柔平淡的一生。糖蒸酥酪和牛奶伏苓霜两样都是冲突的见证者。公子小姐与丫鬟们一派、姨娘与其亲众一派、各处奶妈婆子一派,三派如宫庭内斗般数次掀起风波,最终胜者总是第一派,但中间的波折误会,甚至栽赃诽谤、贼喊捉贼,形成甜品弥补不了的裂缝,裂缝累积,最终使贾府上下全线崩盘。此外,还有木樨、玫瑰两瓶进上香露,香远益清,记录着贾府曾经极盛辉煌时所受的恩宠。
小食同甜品一样,讲究的就是细巧。王夫人在斋戒期间与贾母共同进餐,特意拣了一碟椒油莼齑酱来,为的就是怕贾母吃不惯面筋豆腐;宝玉夸珍大嫂子糟的好鹅掌,薛姨妈忙取来自制的糟鹅掌鸭信给他尝。两碟小食象征着“恤上”与“怜下”的人文关怀,寄托着传统美德在行动中默默传承与发扬。
书中出现的汤品均由食材命名:酸笋鸡皮汤、虾丸鸡皮汤、火腿鲜笋汤、野鸡崽子汤、莲叶羹……总有一味让人无法忘怀。尤其是荷叶制的莲叶羹,用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的汤模子印成,连凤姐也评价说“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其做工之繁琐,比起茄鲞稍有逊色,但向来奢侈如是,总不是好事。此点后文也有印证——中秋前贾母与王夫人吃斋,贾母看到各房孝敬的菜式,念及先前光景,又提出要去掉这孝敬的旧规矩。
由精致细巧到精简朴素,随着故事推进、章节更迭,书中对饮食的描述愈发少了。从重“食”到轻“食”,一代大家族由盛转衰,凋零残败。惟有流传的食谱,永久印刻着贾府光辉一时的繁华。
(指导老师:徐全)






平江县第一中学官微
编辑:刘   波
一审:余金洪
二审:喻继平
三审:王嘉琪

编辑:喻继平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08328号-1 湘教QS7_201212_00137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