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文库 > 红 炉 一 点 雪

红 炉 一 点 雪

2014年01月17日 00:00:00 来源:作者:彭翔鹏 访问量:6578

——云梦闻禅:余三定谈快乐读书

    曹溪已远,云梦可访。

  20121214日上午,在岳阳亲聆余三定先生谈快乐读书,如风拂面,如云荡胸,如泉涤心,如钟发聩。机锋直指,长空万里。

  先生凌寒而至,一米八的个头,清癯的姿容,飘逸而持重,秀挺而刚直,隐隐有君子之风。他是扛着四万册的南湖藏书楼而来的,支撑他的也是四万册的南湖藏书楼。事实上人楼一体,人即楼也,楼亦人焉。氤氲厚重,蕴藉丰腴。

  学者就是学者,当人们穿梭往返名利之间时,徘徊瞻望股市楼盘之间时,垂涎觊觎官场得失之时,辗转流连情色物欲之时,先生却谈一个关于如何快乐读书的话题,并且以一种人文情怀把它做得像是一个学术专题:关于快乐读书的界定,关于快乐读书的具体表现,关于快乐读书的方法。观点分明,内容赅括,引证广博,资料翔实。俯仰自如,恢弘大气;谭思之中隐含睿智,严谨之间自有诙谐。这分明反映出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清识,也折射出其内在的良知与操守,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文思想与人文关怀。

  当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已成为升学、就业、谋职、晋升群体的普片的心理追求,人们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从生存角度和竞争意识来讲,自然无可厚非,但其急功近利的诉求,从本质上消解了读书的纯正本义。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这是一个人文素养高低的问题,人文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心境眼界的高低。

  如先生所言,读书当以一种快乐的心境来读,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是心灵的召唤,如宋濂的“以中有足乐者,而不知口体之奉之不若人也”,如冯友兰的“春蚕吐丝,欲罢不能”,如龙协涛的“乐在声色禄位之上”,是“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的忘我与痴迷,这显然是对功利思想占第一位的苦读书的一种不苟同,这是超然的境界,快乐读书,自与古人同俯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读书应该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支撑着我们的整个精神生活,三千年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古刹危楼,黄卷青灯,西风瘦马,细雨毛驴,深山负笈,浅濑漂舟,青衫握卷,红袖添香,我们可以感受到青衫们吟吟哦哦几千年,从古到今,一路走来。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京时,尝语僚属言:‘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朗然于远近。’”欧阳公自己也说读书作文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看来古人读书是不择时间地点的,就算是如厕亦如是,不雅而雅。欧阳文忠公以为文学可以“润身”,从修身养性的角度讲,这无疑是该准的。故读书即是滋润心田,陶冶性情,兴之所至,无可无何必于是。余三定先生年过半百,而发青齿白,耳聪目明,举手投足之间,气定神闲,眉宇间全无俗气,这当然得益于“万卷藏书皆自得,南湖月色不须赊”的芸香熏染、造化滋补。

  读书还须定力,焚香盘坐,净心止念。而净心止念有三个阶段:摄心住一,名为安定;灰心忘一,名为灭定;悟心真一,名为泰定。余三定先生得其髓,故名三定。本人不揣浅陋,妄作臆说,不论。单讲时下读书,如果没有定力,还真的读不了书。没完没了的饭局、吆三喝四的牌局、声色弥漫的歌厅、太极推拿的人事,手机不响太寂寞,轮子不转空落落,桌前不聚非吃货,约会一少怕下课。浮躁带来的是心灵的荒芜、情感的风化、人文的缺失。余三定先生讲快乐读书,在我是当头棒喝!

  其实读书是文化之中的文化,它不是个体的单一活动,而是一种薪火相传的群体精神现象,它需要传递与感化。它的集结点就是著书购书藏书散书,而节骨点是藏书。沿着历史的皱缬往前触摸,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文化穴点,这就是藏书楼,隋以前大多是宫廷藏书,唐宋以降,私家藏书风行。著名的有明代陈与郊的隅园,清代许汝霖的也园、吴骞的拜经楼、查昇的澹远堂、查慎行的得树楼,陈邦彦的春晖堂、周春的著书斋,皆为藏书丰富的书房,这些藏书都比较博杂。余三定先生的南湖藏书楼是根据自己的学问研究而建构起来的,以文史哲为支撑。

  山水有情,历史似乎总是有某一种宿约,好像为某人某事而预设的。风行气止的南湖,风姿绰约,万千风情,历尽风霜,阅尽沧桑,就单等她心仪已久的情郎,三定先生来了,藏书楼来了,什么也不少,了结了一桩心愿。楼因人而立,湖因楼而美,三位一体,互为支撑,相得益彰。完全可以相信,南湖的人文渊薮将涵盖未来一个世纪,甚至更远!真想替三定先生说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禅门公案中载:潭州长髭旷禅师到曹溪礼拜六祖灵塔后,即去参见石头和尚,石头问:“成就功德没有?”长髭旷禅师答:“早已成就,只欠点睛。”石头就垂下一只脚,长髭旷禅师立马礼拜。石头问“你见到什么了?”禅师答“我见到的就好像红炉一点雪。” 

编辑:教育网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08328号-1 湘教QS7_201212_00137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