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文库 > 岁月如烟,往事如昨

岁月如烟,往事如昨

2015年09月14日 10:13:30 来源:平江一中 陈治安 访问量:9355

——平江一中旧事杂忆

19599月,整个中国正处在“大跃进”的狂潮中,全国人民都在“大干快上”,期待以“奇迹”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就在这躁动的氛围中,上级一纸调令,将我由平江二中调平江一中,从此我与一中结下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当时的一中尚处于初创时期,校园局限于天岳书院,校舍老旧,操场狭小,条件简陋,可以说什么都缺(连校长都出缺,由李叔益同志任副校长主持工作)。我到一中后被安排从事总务工作,一年后原总务主任因故调离,我便以总务副主任(后任主任)身份开始主持学校总务工作。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为度过难关,我们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很快建成了包括茶园、菜园、猪场、鱼塘等在内的生产基地,呈现了“田里有粮、园中有菜、塘里有鱼、栏里有猪、山上有茶油”的生动局面;为改善办学条件,我们想方设法,翻修校舍,整修操场,添置设备,保证了新开办的高中部的正常教学(一中58年正式开办高中班);六十年代初,为扩大校园,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完成了对学校附近“九嘴十三坡”的实地勘查,将之征收进一中(多数地方成为如今校园的主体,少数地方62年“反平调”退还地方,如今建成了江南花苑与福星-香缇轩住宅区)。659月,岳阳行署任命我为平江一中副校长,兼任支部组织委员,与李叔益同志成为亲密搭档。当时李叔益同志潜心专注于学校长远发展与全面工作,将后勤、总务、基建、人事乃至外出联络开会等事务放手交给我这个“清道夫”去处理,我们配合默契,带领全校师生,开创了一中历史上一个“黄金时期”:各项事业蒸蒸日上,高考捷报频传,培养了大批人才,原县委书记胡孟军、原市委讲师团团长邹振江、原县进修学校校长皮志鹄等都是这一时期毕业的学生。

好景不长,66年秋,文革风起,学校工作受到严重冲击,陷入瘫痪状态。我根正苗红出身好,与学生关系好,未受大的冲击,在文革武斗中,两派学生都对我予以保护,在红卫兵串联期间,我带领157名学生进京接受毛主席检阅,还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受到毛主席接见,伟人风范,历历在目。但在那黑白颠倒的荒唐岁月,其他人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李叔益同志受到错误批判,被勒令“靠边站”;许多老师受到不公正对待,乃至批斗;张长鸣老师蒙冤入狱,身陷囹圄;粟建辉老师及工友陈湘凡同志含冤去世。动荡一直持续至68年一中革委会成立,陈漂兮任革委会主任(陈漂兮,农机厂工人,时任工宣队负责人),我作为“老干部”(实际上只有35岁)被“结合”进革委会任副主任,革委会的任务是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学校,主张“泥腿子”上讲台,而将作为教学主体的广大老师置于被教育、被改造的地位,这当然是荒谬的,但革委会结束了“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动乱状态,恢复了校园的宁静。72年,我被任命为平江八中副校长,后任校长,在八中工作不到一年,我就被借调县委宣传部工作。

“文革”结束后,77年上级安排我回一中任副校长、副书记,分管后勤基建、组织人事,在时任校长李燕安带领下,学校积极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拨乱反正,使经受十年“文革”重创的一中走出积重难返、百废待兴的状态,各项工作走上正轨。80年,一中开办重点,老领导李叔益同志重任校长(李叔益同志调任教育局长后,曾祥泰、刘仔坚、彭知微相继任校长),在此期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中也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从全县范围内选调优秀教师充实教师队伍,高中招生从全县范围择优录取,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新建了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游泳池、实验楼,84年建成了第一栋厨卫配套齐全的宿舍楼——五级楼,在当时可谓一大“创举”;在教学方面,也创造了新的辉煌,84届高考,大批学生被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录取,录取率居全省前列,平江一中真正成为湘北名校、平江教育的一面旗帜。

89年后,由于年龄原因,我不再担任副校长,以副书记身份协助新的领导班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来李日瑛同志(时任一中书记,后任校长)要我担任办公室主任,年近6旬再去充任“大办事员”非我所愿,但我仍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奉献余热。在此期间,完成了大量事务性工作,主持了几栋新宿舍楼的建设,与井墈村深垄组达成征地协议,完成了学校操场改建。96年,在新的400米跑道标准田径运动场竣工后,上级正式批准我退休,漫长的工作生涯至此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半个世纪以来,我在一中工作了33年,担任副职20余年,有人说我是“不倒翁”,也有人笑我“千年老二”,还有知心朋友坦言,如果不是误打误撞,一头扎进了知识分子成堆的一中,在其他单位或许有机会做一任正职,对这些议论,我都一笑置之,我是贫苦农家出身,只有初中学历,能到一中这一平江“最高学府”工作己是万幸,无怨无悔。我算不上知识分子,但我尊敬知识分子,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担当。在任期间,我千方百计对一些名老教师予以保护、照顾,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与认可,许多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教师回校,都要来探望,他们都没把我当外人,更没有当“草莽”,而是视为知己。我觉得自己在一中工作,拉近了与知识分子的距离,也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所谓“近朱者赤”,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一中工作期间前后经历了九任校长,我们都合作良好,那时条件是艰苦的,环境是恶劣的,也有过意见不合,但大家心情愉快,没有扯不清理还乱的个人恩怨,留下的只有同心协力奔事业的美好回忆。我认为领导班子要和为贵,正职决断不武断,副职到位不越位,大事讲原则,按政策办事,小事讲风格,互谅互让,班子成员水平有高低,能力有强弱,资历有深浅,性格有差异,但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迈不过的沟坎。

我在一中一直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自己业务能力不强,但我并没有因此嫉贤妒能,相反,对业务突出的骨干教师,我始终高看一眼,厚爱有加。我分管人事期间,大批优秀教师调入一中,如黄传忠、叶运佳、欧阳燕、方缉兮、李德庆、李江村、李祯祥、徐大鹏等后来都成为平江教育的中坚力量或领导。此外,我还尽我所能,帮助老师们解决实际困难,坚持“三个必定”:一是老师或家属生病,必定前去探望;二是老师家中长辈去世,必定前往吊唁。如吴曙勋老师家在长沙县(俗称“小长沙”),当时交通不便,路途较远,其父亲去世,我们克服困难,坐手扶拖拉机辗转至其家吊唁;三是老师有困难,必定全力以赴帮忙解决,80年代初,许多外地籍教师配偶都没有工作,我和李叔益校长同赴县委会争取,为许多外地籍教师解决了配偶工作。

最后,作为一个干部,廉洁自律是非常重要的。我水平不高,能力有限,但在廉洁自律方面,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我在一中主管基建,经手做的房子数不胜数,但我自己一直没有住过新房;我主管人事,调进了许多老师,都是规规矩矩,择优选调的,没得过什么好处,也没有安排过自己的亲友;我爱人一直在城东学校教书,风里来雨里去很多年,最后还是刘仔坚同志发话才调到农科所子弟学校。“公生明,廉生威”,如果说我在一中还有点信誉或曰威信的话,应该与我相对比较公道、廉洁是有关系的。

岁月如烟,往事如昨,人生苦短,来日无多,我已年逾八十,垂垂老矣。我是平江教育战线普通一兵,没有过人业绩,更没有突出贡献,本不该胡言乱语,欧阳燕老师来访,力劝之下才斗胆口述一中旧事,由稚子记录整理,辞不达意,贻笑大方,算是对后人的一个交待吧。

编辑:方爱国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08328号-1 湘教QS7_201212_00137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